行业报道

分类导航

张务锋:聚焦第一动力、突出第一资源 激发全行业创新创优活力

时间:2018-05-22 来源: 原创
      粮油市场报讯 (记者赵瑞华)5月21日,2018年全国粮食科技活动周期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武汉召开“科技兴粮”“人才兴粮”工作座谈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张务锋要求,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要立足新时代新形势,充分认识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的重大意义,聚焦科技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人才资源这个第一资源,全面提高粮食行业科技创新水平,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新时代粮食流通改革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进一步激发行业创新创优活力,为建设粮食产业强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力支撑。


    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7年,粮食行业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47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11项;专业技术人员由12万人增加到23万人,高技能人才由3万人增加到7.9万人。

张务锋指出,实施“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行动,是积极应对挑战、进一步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发展质量、建设粮食产业强国的有力举措,是粮食行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担当新时代新使命的现实需要。

    从粮食行业现状看,纳入粮食产业经济统计的企业2.2万家,年销售收入2.9万亿元,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链条短、低端产能过剩等问题仍很突出,难以适应消费需求升级的需要。究其原因,根本上是创新能力不足。

数据显示,2017年,入统粮食加工企业研发投入115亿元,仅占销售收入的0.4%;当年获得专利数3100余项,平均每户企业0.14项。从事米面油等初级产品加工的企业,95%以上没有研发力量,产品结构单一,利润微薄,经营困难,开工率不到40%。即便技术密集型的粮食深加工,多数企业也是依赖技术和设备引进,自主创新力量薄弱,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在各类粮食企业中,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比较普遍,不能适应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推广应用的需要。只有加大科技投入,壮大人才队伍,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才能不断增强粮食产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从粮食生产大国向粮食产业强国迈进。”张务锋表示。

张务锋认为,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组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整合优化相关职能,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战略应急储备安全的高度重视。站在新的起点,做好新时代粮食流通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更加渴求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

    认真落实《关于“科技兴粮”的实施意见》《关于“人才兴粮”的实施意见》,以更有    力的措施做好粮食科技和人才工作,全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首先要聚焦第一动力,全面提高粮食行业科技创新水平。

    要坚持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三链”协同,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到2022年,粮食科技贡献率提高3个百分点,粮油储藏技术保持国际领跑地位,“并跑”技术有所增加;取得国家科技奖或省部级一等奖的粮食科技成果30项以上,推广应用重大科技成果20项以上。

    张务锋强调,要在主体培育、融通创新、关键技术、成果转化上实现新突破。

    进一步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各级粮食部门要支持引导粮食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内设研发机构,加快向创新型企业转变;发挥好科研院所骨干作用,粮科院要牵头争取和实施好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地方粮食科研院所要立足行业,着力突破公益性、前瞻性和基础性粮食技术难题;完善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新能力建设。

    实现科学和技术、科技和经济、供给和需求之间的融通,强化协同发力;认真分析产业基础和创新要素布局情况,积极构建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积极探索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科研机构合作的新机制,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

    突出推进安全、绿色、智能、精细仓储,粮油适度加工技术和深加工技术与产品,先进装备原始创新和集成,高效物流,粮食质量和安全科技等五个重点的科技创新。

    完善粮食行业科技成果、人才、机构“三对接”机制,让成果转化的渠道更顺畅。完善扶持引导措施,支持粮食企业紧密对接市场需求、先进技术、智能制造、绿色发展,让成果转化的抓手更有力。依托众创空间促进转化应用,探索多种转化途径,让成果转化的方式更多样。

    张务锋指出,大力实施人才兴粮,要突出人才资源这个第一资源,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新时代粮食流通改革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

    大力培养造就一批粮食行业管理人才,广开视野,多渠道、高标准选拔优秀人才,健全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引导干部敢于担当、善谋实干、锐意进取。

张务锋表示,创新驱动实际上是人才驱动。粮食科技人才家底还比较薄,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缺乏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要大力培养造就一批粮食科技创新人才,发挥好领军人才在科技创新中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青年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

    截至目前,粮食行业高技能人才仅占技能劳动者的20%,与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提出的“2020年达到28%”的目标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张务锋要求,要努力扩大高技能人才规模,吸引更多职工进入高技能人才队伍;落实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选拔、培养和储备一批粮食工程技术人才;发挥好高技能人才带动作用,帮助他们搭建平台、组建团队,切实增强引领示范效应。

“粮食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行业人才后备军的重要使命,高等教育重在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职业教育重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谈到粮食后备人才培养,张务锋指出。

    张务锋强调,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要深化改革创新,健全组织推动机制,树立“一把手”抓“第一动力”、“第一资源”的责任意识;健全激励扶持机制,以“放权松绑”为核心、以“名利双收”为导向、以“拴心留人”为目的,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健全宣传引导机制,广泛宣传激励粮食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的优惠政策,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努力营造“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的良好环境。

座谈会上,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粮食局、湖北省粮食局、湖南省粮食局、河南工业大学、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深圳市粮食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粮食局直属粮油储备库作交流发言。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曾丽瑛出席会议作总结讲话,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卢景波出席会议做情况通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同志,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司室、下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省区粮食部门、涉粮院校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张务锋在...

关于印发...

详细地址: 常德市鼎城区斗姆湖街道斗姆湖社区粮库路18号